泰拉星系(Tela System)是個擁有一顆G級恆星,以及六顆行星的行星系。
在這之中,只有一顆行星適合人類居住,並且設有小型的殖民前哨站,整個星系大部分的人都居住在位於行星軌道上的巨大太空站中。
在這個星系中,人們使用我能夠聽得懂的國際語溝通,並且使用一種名叫SC的數位貨幣進行貿易。
這就是我目前得到的資訊。
「什麼,你說我太小心了?不不不,是威爾森你太年輕了啊!」
我坐在艦隊司令的位置上,一邊說話一邊朝對面的椅子看去,有一個日式畫風的動漫人物立牌擺在我面前。
這個動漫人物的立牌是我在其他船員室裡找到的東西,是我們艦隊的女性玩家帶上來的,說是她的男神還是什麼的。
原本這個立牌好像是<星河無邊>跟其他遊戲聯動時出現在商店的東西,是個叫伊藤什麼什麼的紅髮帥哥,不過我決定叫他威爾森(Wilson)。
自從我穿越到這個世界已經快一個月了,我連一個人都沒見到,真的快憋成神經病,非常需要找個人聊聊,排解一下心中的鬱悶。
可是阿瓦隆內建的伴聊系統非常智障,準是幾個世紀以前的玩意了,我在高中電腦課做的語言模型都比它強。雖然遊戲裡沒有誰會真的跟飛船AI聊天,不過變成現實的現在系統還這麼膚淺就有點過意不去了。比起那種智障AI,我寧可跟幻想的小夥伴聊天。
所以就變成現在這種情況,我在跟我的威爾森講話。
我本來想找顆排球的,但我只找到這玩意,只能勉為其難的當作代替。
「聽好了,威爾森,假設你是一個殖民地的總督,負責管理一個小小的太空站以及一顆殖民星球。今天突然有一艘未知的超級戰艦開過來,你會怎麼做?」
我得意的詢問我的威爾森。
威爾森一言不發,看來是陷入了沉思,我決定幫他一把。
「遇到未知戰艦,如果不能判定對方為友善,那只能當作威脅了,對吧?」
我所說的是外星接觸時最常見的觀點,從異世界穿越過來的我跟外星人相比也半斤八兩吧。
「但是這艘超級戰艦太過強大,一砲就能打穿你們的太空站。所以你們只好伺機而動,一邊朝其他的什麼地方發送訊息,一邊拖延時間,打探我的意圖。」
我得意的說著。
姑且不論真正的宇航員,作為一個遊戲玩家,能像我這樣考慮這麼周全的人應該不多了吧。
「我總要補給的嘛,要是我輕率的登陸,被別人發現這邊只有一個人,也沒有什麼勢力當靠山,我豈不是要完蛋!?」
是吧,是吧。
經過我這麼一說,威爾森肯定也這麼覺得。
「來路不明的艦長耶,姑且先抓起來。沒有登記的武裝飛船唉?那就直接充公吧。」
要是真變成這樣就慘了。
而且我總覺得,要是我屁顛屁顛的跑去接觸,發生這種情況還算好的了。被抓起來審訊,或者拿去研究都是有可能的。
因此當我偵測到星圖,並且量子航行過來之後,我就把引擎給關了,躲在該星系的離散盤中,隱身於一顆小行星後監聽通訊。
阿瓦隆號是全長接近兩公里的巨型戰艦,反偵察能力非常弱,在戰鬥中很容易被雷達抓到。
不過將引擎關閉之後躲在小行星後面,某種程度上阿瓦隆號也跟一顆小行星沒有區別,加上距離比較遠,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
現在,阿瓦隆號安靜的滑行,與這顆小行星同步軌道已經有幾周的時間了。
這些天來,我一直將雷達的接收靈敏度調到最大,使勁觀測泰拉星系的空間站與殖民地間的通訊。
得益於阿瓦隆號巨大的天線陣列,這幾周的收穫可說非常豐碩。
首先,根據情報顯示,這個宇宙中似乎存在三個龐大的星際帝國,分別是「紐文帝國」、「銀河公約組織」,以及「協和政治體」。這三個帝國三強鼎立,誰也不服誰,時不時會發生衝突,互相爭奪領地,不過目前似乎達成了停戰協議,暫時沒有衝突。
然後,泰拉星系屬於「協和政治體」的疆域邊界,附近是空曠的星區,由於周圍資源貧瘠,就連星際海盜都不存在。
這個泰拉星系還處於殖民早期階段,不過考量到周圍貧瘠的資源,大概不會發展成多大的文明。而且管理該星系的總督似乎與中央關係不太好,獲得的資源也很少,導致星系發展一直很緩慢。
另一方面,對於這個宇宙的文明考察,我也有不少驚人的發現。
這個星系的飛船大部分都是我知道的型號,不論外型還是裝備都跟遊戲裡的一模一樣。
然而不同的是,這些飛船在遊戲中都是被戲稱為「垃圾船」的廉價飛船,型號非常老舊,裝配的武器也很低階。
這在設定中是軍方已經淘汰至少半個世紀的老飛船了,就連民間會買的人也不多,除了法外之徒和新手玩家,沒有人會用這種船。
我一時好奇,從阿瓦隆號扔了一個探測器出去,進入小行星帶之後接入他們的通訊,結果沒想到很輕鬆的就駭了進去。
調用飛船的數據庫查看,他們一些看起來較新的飛船也都是老型號,但啟用時間還不足十年,而且似乎還沒有民用,而一些外觀較老的飛船對他們來說似乎也挺尖端的,這讓我大為詫異,因為這些船對我這種玩家來說都是舊得不能用的型號。
接下來我又花了一週時間,一邊研究變成現實的駭客系統,一邊在對方的數據庫裡觀光。
最後我發現,對方的科技水平跟我所知的<星河無邊>中的科技水平至少有50年以上的落差,從軍方的友軍識別資料庫可以看到,一些在遊戲裡面很普遍的飛船,在他們的資料庫中甚至都還沒有建檔。
這麼說,我這艘搭載著滿船高科技的阿瓦隆一飛出去,非得被當成外星人不可。要是我被逮住,阿瓦隆大概會被他們拆了拿去研究。
只是,我也不能一直就這麼躲著,接觸是遲早的事,我必須制定登陸計畫。
我從座位上跳起來,將威爾森的立牌扔到主控台後面,打開選單之後開始察看機庫。
想要與當地的人類接觸,我當然不能直接開著阿瓦隆號過去。不過幸運的是,我還有其他選擇。
瓦隆號只不過是我給這艘船取的名字。
實際上,它應該叫「泰坦級航空戰列艦」,龐大的船身與船首的「宙斯」三相分離離子砲是它的標誌,整艘船是戰艦巨砲主義的產物,比一些航母還要巨大。
不過既然名稱裡有「航空」這倆字,就代表阿瓦隆號其實也具備一定的航母功能。
事實就是,這艘阿瓦隆號確實具備航母機能,最多可以裝下64艘輕型戰鬥機。
現在這艘船上雖然沒有全裝戰鬥機,而是空出了一部份空間裝載其他飛船,在穿越前的那場戰役中也損毀不少,不過確實還有幾艘能飛的船。
而我現在必須從這些船裡面挑一艘前往太空站。
我仔細審視目前可飛的艦載戰鬥機,目前可用的型號有:
黃蜂輕型戰鬥機
南十字護衛艦
潛伏者匿蹤攻擊-偵查機
拯救者醫療船
禿鷲重型打撈船
最後,我還有一艘半毀的「B46-轟炸機」,上面的彈藥幾乎耗盡,推進裝置也壞了一大半。不過假如我想裝成因嚴重事故而失憶的飛行員,這艘飛船搞不好是最佳選擇。
首先,我們一艘一艘來看這些飛船。
黃蜂輕型戰鬥機:
單人可飛,機動性強,火力適中,在價格上就算新手也能勉強負擔,是在<星河無邊>中深受玩家喜愛的飛船,也是我手上剩餘最多的飛船。
然而它的續航一般,對於駕駛的安全保護上也沒有多少餘裕,更不用說攜帶物資了。
等到上了太空站,我打算拿一些物資去換錢,順便買一些物品回來研究,因此無法裝貨這點就讓它直接被排除了。
南十字護衛艦:
這艘飛船相對來說比較大,最多可以承載12名機組人員,不過單飛行的話一個人也能勝任。如果開啟自動戰鬥系統的話火力也不差,加上船體較大,擁有能夠拉貨的空間,是非常好的選擇。
這艘船在上一場戰役中受到一定損傷,不過已經被阿瓦隆搭載的自動機器人給修復一部分了,剩餘的損傷並不影響功能,殘破的裝甲在演失憶時能當作偽裝,護盾也算不錯。
我選擇保留。
潛伏者匿蹤攻擊-偵查機:
這艘船的體型比「黃蜂」還要小,有著黑色吸波塗層與流線外觀,反偵察能力非常強,機動性超高。梭型的主體與後面兩個推進器使得它的外型獨特,被玩家稱為「大老二」。
這艘船只有一個駕駛位,不過不需要駕駛就可以飛,它搭載了先進的自動化系統,也可以遠端控制。
「大老二」的主要用途是匿蹤偵查或武力突襲,可以掛三枚導彈,完全沒有裝貨能力。
不考慮。
拯救者醫療船:
船如其名,就是一艘醫療船。在遊戲中可以用來救治傷員,如果隊友死掉的話也能當作復活點,對於探索新地圖很方便。而且還可以登陸救援,有一定的拉貨能力,不過火力很弱,一旦遇到衝突幾乎只能靠護盾硬扛。
我暫時不考慮。
禿鷲重型打撈船:
船如其名,這是專門撿垃圾用的大船。
我的阿瓦隆之所以帶著它,就是為了在戰役結束後回收雙方的武器跟物資。畢竟對方可是排名第十的艦隊,擁有一些正常途徑買不到的高性能武器,把那些東西打撈回來裝到自己的船上是提升戰力最簡單的方法。
這艘船載貨能力很強,護盾適中,火力低下,不過比醫療船稍微好一點。
而且它也有自己的優點,這艘船在遊戲中算是老船了,分類上是一艘工程船,比起戰鬥船來得低調,搞不好很適合第一次接觸。
經過了一番短暫且不怎麼激烈的思想鬥爭,我決定選擇禿鷲打撈船作為我接觸對方時的坐駕,並且遙控一艘「大老二」在附近待命。
然後我又挑選了一套裝甲以及一把狙擊步槍、一把電磁手槍和熱能刀等武器用作防身,帶過去的貨物則選擇一些對方文明也能生產出來的精煉礦和一小箱低階晶片。
最後,當我準備啟程時,我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
「對吼,如果飛船一樣,那就代表這裡存在著跟遊戲相同的飛船製造商!如果飛船掛著他們的logo卻是還沒有面世的型號,對方的員工一眼就能瞧出來......」
擁有科技落差就是這麼的麻煩。
我一邊想著還有什麼疏漏,一邊在阿瓦隆號上尋找工具,看看有什麼方法能把飛船上的船廠標識塗掉。
腹泻式(并不)更新
期待接下來的劇情
真正的大佬都是不睡覺的
我也期待
兩公里......
至少後面加個零吧
其實兩公里已經很長了喔。我們在設定大小的時候有參考其他遊戲裡的飛船,也在谷歌地圖上比對過實際大小,扣掉船首砲和推進器,這樣的大小也足夠了。考量到飛船的寬度和高度,要塞下機庫和船員生活區綽綽有餘,太大反而會有很多弊端。PS:殖民船倒是有30公里呢
好吧 ,不小心和EVE泰坦對比了
而且如里該艦原形是絕念級 (EVE 航空母艦)的話那倒真有這麼大了。
50年的代差……难以吐槽的数字
另外就是什么样的黑科技能在星际尺度发现两公里的“灰尘”啊
在星系中可能有殖民地的探測器和哨站,飛船的大小以星際尺度來說確實不大,但放出的熱信號與電磁訊號可能會被發現
我的脑子突然蹦出了一堆不好的伏笔。。这是我很奇怪吗?
如果以"平面"生產植物系食物,約36.2公尺*18.1公尺可以養活一個人(更何況宇宙中都是立體培養),如果只以"平面"來看,大約20公里*10公里的飛船空間足以維持600人食物所需的作物養殖空間,而且這還是以"平面計算"剩下的生態循環系統,那就是科技力的事情了
PS:2公里的飛船全都是"平面"種植,初估也可以養活約60人,如果要算立體,那麼將會獲得"倍數"的作物,同時也可以確保更大的生存空間,放更多武器/工具,可以養活更多人.如果以水稻為例,壓縮成立體,疊5層每層間距100公分,那麼飛船將釋放出約1.7公里*0.8公里的空間可以使用,同時也可以供給約60人口食.一般的貨櫃船夾板至船底大約30幾公尺,我認為星艦只會更大不會小,因此說,供給60人幾乎也只是"平面上的概念".
如果真的要算成立體,那麼2公里的星艦極限平衡人數大約400,當中當然包含武器/工具等瑣碎物件與空間.如果願意捨棄物件/武器那當然另當別論,在不捨棄之下,大約就是2公里*1公里可養400人,作物空間相當於5分之1.
如果只養10幾人或只養1人,那麼作物幾乎可以隨便種.有規劃即可,無須精緻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