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1 步入19世纪的德意志及其当时的世界。
若是讲现代的德国史,当然要从1848年说起。而从1848年说起,就又不得不提及两个相对的名词:大德意志和小德意志。
不过还是让我们从1848年的革命开始谈起。1789年法国发生革命,1791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虽然拿破仑称帝是一个倒车,但是法国却已经在社会管理,例如邮政系统和征兵制,等方面跨入现代国家的行列。(出处:喜马拉雅FM,拿破仑:革命的皇帝,原文件为音频)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莱茵邦联也理所应当的被法国的现代化所影响。这就为1848年的革命提供了前车之鉴。但是德意志却仍然是一个部分地区存在着农奴的,落后分裂的地方,大大小小的公国,侯国,骑士领地超过一千个。
但是直接导致这个事件却还要从英国说起。1845年的土豆歉收导致欧洲出现饥荒,而因为1845年美国棉花歉收,1846年输入英国的棉花也只有1845年的60%,这让英国出现了经济危机(主要是人们争相持有贵金属),与此同时,1830年以后出现的大建铁路风潮也引发了投资过剩的问题,在1847年铁路产业破产,而法国也经历了相似的事件。
1845年确定的建造方案预计全部造价是102890000法郎,开始运营后年总收入为12062877法郎,净收入6734582法郎,即6.45%的收益;但到1847年7月,人们估计修好这条铁路最少需要151000000法郎,很可能需要165000000法郎左右,净收入不会超过5995666法郎,即3.6%的收益。虽然比起英国的22.46亿英镑差了点,但是当时普法战争的赔款也不过50亿法郎。
但是英国的情况要好一些,1846年6月底,英格兰银行发行部有将近1400万镑的黄金和200多万镑的白银,并且在营业部还有将近60万镑的铸币。在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允许进口谷物造成的外流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到了来自大陆的600万英镑的有价证券或贷款的弥补。
然后是法国。1846年以后年的法国「民众收入只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这使得面包价格飞涨,以至于几乎各地都拒绝再给面包定价」,结果「人们不再购买服装和其他物品,工人,尤其是纺织工人面临失业威胁,而这又正值面包涨价使获取工资变得更为紧迫之时」。外国小麦,特别是俄国小麦的进口「打破了贸易平衡」,1847年危机持续恶化。同时,因为铁路停工,冶金工业也失去订单,就这样,失业和破产的狂潮也在法国激荡起来,但是它却变成了革命的浪潮。
1848年巴黎政府要求进行改革和民众集会,巴黎曾计划举行选举改革和公民自由的群众集会,而国王下达禁止令。发起全国宣传改革运动的激进派拒绝接受禁令,号召2月22日举行示威游行。巴黎的贫民区设立了街垒,动乱到处蔓延,「到了23日晚上10时,危机似乎就要过去了。可守卫外交部的士兵由于紧张得要命,显然是在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下,突然开了枪」(Price,1988:36)。四五十人倒在血泊之中,如此暴行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城,民众马上搭建了l,500多个街垒(Stearns,1974:73;Fasel,1970:51)。事件迅速升级为「反抗国王屠杀其臣民」的民众起义(Price,1988:36)。在巴黎12个区的国民卫队有5.6万名队员。(这段照抄了)
法国的政变以保守派上台告终,工人和其他普通城市民众的第二次革命也失败了,现在我们来看德国发生了什么。
德国在1848年以前发生过两次下层民众的起义,关于那个时代的物价可以参考当时一位被调查的伐木工人,他在参与建设学校时突然失业,申请救助亦无济于事;在微薄的每月收入中,除掉每月用来购买土豆的费用(为3.5塔勒)以及住宿费用(2塔勒),剩下的1塔勒将被用于购买各种日用品。
于是这样一来我们有了对物价的概念,下面通过对工人家庭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更多关于贫困的信息。在乡村地区,部分家庭的每周收入为1个半至2塔勒不等(其中棉织工的每周收入不可能达到2塔勒),1844年5月,慈善机构的一位成员Alexander Schnett决定亲自调查当地的贫穷状况。根据Schnett的调查,大量贫困者们的衣物由破布缝补而成,房屋年久失修,而某些家庭也必须消耗土豆——他们唯一的营养品,用以喂养牲畜。民众的温饱问题由于近来的收成问题而雪上加霜;当地的食物商人更是鲜有看见顾客。Schnett记录道,普鲁士最富裕的省份的乡村居民实际上过着连监狱罪犯都不如的生活。
因而,1844年出现了西里西亚工人起义。起因是6月4日一名工人唱着讲述工人悲惨生活的歌曲【血腥的屠杀】经过商人茨文齐格宅邸门口时,被拖进去暴打,由于织工们的快速行动和奔走游说,第二天下午大量的纺织工人前去茨文齐格家中讨说法。警察一开始无能为力,6月5日在赔偿时,
因为食物价格上涨,1947年普鲁士爆发过一次下层社会的暴动,4到5月间出现了158次,但是很快被镇压。
同时,在法律方面,拿破仑时代结束后很多邦国开始通过宪法,比如巴伐利亚和巴登(1818),符腾堡(1819),黑森达姆施塔特(1820)。但是因为一起神学学生刺杀自由派剧作家为借口,奥地利颁布了(卡尔斯巴德决议),据此查禁了一些报刊,同时少于20bogen(大约是320页)的书籍必须经过审查才能出版。这段时间的保守派仍然是主导的。
而卡尔斯巴德决议再后来还会在1832年被恢复和再添加6条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如同刚才提到的建铁路狂潮,德国在1830年代也有类似的举动,第一条德国铁路在1935年建成,由菲尔斯到纽伦堡。这一系列为后来的事件作出了充分的准备。
而德意志的外交方面,关税同盟开始出现,1818年普鲁士废除了内部城市和省时间的税收,后有其他邦国加入同盟。1828年巴伐利亚和符腾堡组成关税同盟,萨克森、汉诺威和不伦瑞克等其他邦国也组成了中德商业同盟。德国的人口也在过去100年内翻倍,这也是1847年粮食问题的原因之一。
你出處要不要用「註幾」的方式另外列在最下方?
【四五十人倒在血泊之中,如此暴行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城,民众马上搭建了l,500多个街垒】
呃,為啥用「l」代替「1」?
【奥地利颁布了(卡尔斯巴德决议),】
這裡不適合用括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