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成就,字得奐,乃成家的大公子是也!
說起成家,那就是河東的第一大家族,父親是當地士紳領袖,家中佃農千戶,腰纏萬貫。作為長子的我,自然也是學富五車。
然而,不知為何,舉孝廉入仕的我,竟然漸漸向軍職發展。直到前年,官至太尉府兵曹,專門負責軍事事務。
於這位文武雙全的我而言,軍務也不是不擅長,不過因為家族都是文人出身,就我一個人在軍職上越行越遠,有些寂寞罷了。
我不只一次向上反映有關問題,但每反映一次問題,官職就更偏向軍事,有時候我真的懷疑是在故意玩弄我。
本來我以為會一直當太尉府兵曹,豈料太尉大人突然說要跟我交代一些事。
我打賭,是又升職了吧。
好吧,賭輸了,是到涼州赴任涼州刺史。
接到派官任書的時候,我有一種想死的感覺。涼州,我知道,那就是一個龍潭虎穴。雖然涼州、並州、幽州都是邊鎮重地,但涼州更為重要,是因為這裏西通河西、北接匈奴,這幾年西南的羌胡叛亂更是令這裏危機四伏。
不過,我也很慶幸終於有機會發展內政了!雖然我清楚太尉大人讓我這位通曉軍事的人前往涼州是何打算,但並不代表我不能在內政方面發光發熱。
如今涼州確實是臨冬之夜,前路不明呀。
涼州靠近司隸,消息自然不脛而走。涼州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對胡人的軍事態度,簡單而言就是「剿派將領」和「撫派將領」的爭鬥。
「撫派」以護匈奴中郎將的張奐為首,得到皇上及北地郡、武威郡、安平郡和天水郡四地漢人軍隊的主要支持,對於胡人叛亂提倡先撫後剿,也就是先安撫胡人叛軍,如果不能,或是又復叛,則剿其軍,減免衝突。
張將軍本就是朝廷名將,名聲在外,更兼得到皇上支持,擁軍四萬餘,令「撫派」成為最大勢力的一派。
然而,先撫後剿之策不但未能成功,而且惹下了天大的麻煩。胡人被撫後,往往假裝投降,而後又復叛,令「撫派」的涼州軍在張掖、金城兩地疲於奔命,無力固守北方,令匈奴有機可乘,南犯武威及北地郡,位於武威郡的涼州刺史府治所隨即被攻陷。
隨著涼州刺史的死,加上糜費的軍資,令張將軍為首的「撫派」失去了皇上的信任和部分涼洲軍的支持,「剿派」乘勢崛起。
「剿派」以護羌校尉段熲為首,得到義從胡人和金城、隴西兩郡地方駐軍支持,總數不過一萬五千人,主張剿殺到底,絕不放過任何一人。
雖然人數較少,而且勢力也較弱,但這幾年捷報頻傳,使羌胡三年內秋毫無犯,對比起另一派的碌碌無為,何謂功績卓著 。
如今將支持「撫派」的現任涼州刺史貶官,派我這位太尉府兵曹上任,目的不言自明,就是朝廷和皇上正式下定決心,全力支持「剿派」。
當涼州刺史,容易立功,也容易禍事。先不說被貶,能保存性命就已是萬幸,據我所知,過往十多任涼州刺史中,五個就死在任上。
唉,做人難呀……
正當我在想著未來怎麼辦,馬車突然搖晃,我的頂冠撞在馬車的框。
「怎麼了?」我向駕車的老奴確認情況。
我打賭,是車軸斷了吧,一路上我就感覺有些不穩。
……是山賊
下一次要是我打賭我不會發橫財,是不是就有人送錢給我了?
分割線
我是郭奉,字圖新,是少爺的忠犬。
其實我本來是在當盜馬賊這種沒有前途的職業,每天混混噩噩過日子。直到兩年前遇見了少爺,才令我的人生走回正軌。
過程很簡約,就是:我們劫道>少爺反擊>半數被殺,餘下的投降>少爺表示只收一人,我們互相廝殺>我被收下。
自從當了少爺的僕人,生活雖然受到很大的限制,但相對的,也改善了許多。
除了不用提心吊擔之外,每替少爺辦成一件事就會有豐厚的賞錢,而且少爺還替我找了妻室。
在離開董家的時候前一天,正好我的兒子就出生了,於是少爺像賜名給我一樣,為他給了一個名字,叫郭多,字同文,後來說郭多這個名字不文雅,就改叫郭汜了。
當然,福利齊全的同時,工作的內容也比以前辛苦。每天不是戰鬥的訓練,就是與曾經的同行實戰。
雖然都是刀頭喋血,但現在的生活卻有保證,準確而言,是有了根。而這個根,就是少爺。
少爺雖然是漢人,武藝卻是極高。在日常訓練中,我們八個原本是盜馬賊的僕人一湧而上,也完全敵不過他。順帶一提,我們八個人都來自於不同據點,一開始並不認識對方,是當了僕人之後才有交情。
記得有一次剿滅山賊,我們都已身負重傷,無法再戰,少爺就拿著一杆長槍,竟然獨力擋住十多個人的進攻。而後,更是把握住對方的失誤,趁勢反擊,最後全殲對方。
其實少爺可以自己一個人逃走,我們大家都知道,但少爺說了一句:「你們是俺的部下,你們受了傷,我來保護你們不是應當的嗎?」
自那一刻開始,我就暗自發誓,要當少爺的忠犬,只有少爺平安,才是我的根。
附,路人角色的想法:
山賊:「人在山寨坐,禍從天上來!」
成家家丁1:「羌人不是都是瘦的嗎?怎麼這個羌人這麼胖呀!」
不會武功的僕人:「郭、郭大哥,你要保護好我呀!我沒有武功的!你、你給我一把刀是什麼意思……我都說了我不會武功!」(常威!你還說你不會武功?)
第一段, 「 仍」 成家的大公子, 會不會是 「乃」呢?
郭汜的老爸居然登場了. XDD
小常識解釋一下東漢與羌族的戰爭. 起因多是當地地方官橫暴導致的. 像是強搶民女, 亂找名目加稅. 所以是官逼民反, 讓羌族聚眾起來反抗. 東漢軍方與羌族多次交戰, 互有勝負. 羌族強時甚至可以打入關中. 但安撫成效不彰有兩個最大原因. 一就是有些將領或太守喜歡騙降, 先說投降者不殺不罰之類的, 解除武裝後把羌人毒死或殺光.其它羌族一看自然又起兵了. 另一個就是就算官方暫時平定了, 但地方官橫暴如故, 所以換別的羌族首領繼續抗爭. 結果就因為地方官統治不當, 搞得羌人與東漢人可能死了十幾萬甚至幾十萬人.
謝謝作者, 期待豬人董卓的野望. XDD
我打錯,確實是乃
東漢羌族問題
是個混雜東漢內部權鬥和外族競合的超複雜問題
也是耗盡東漢國力, 造成日後三國歷史的遠因之一
但這故事應該不會寫到這些吧XDDD
太複雜不好看慢慢寫吧